首页 两轮车 三轮车 汽车 头条 报价 推荐 资讯 焦点 品牌 技术
首页 >  资讯 > 

浙江乾元:仁德文化三境界,焕新千年古城生机

2023-04-21 18:00:24 来源:中国小康网

千年古镇乾元,老底子名城关。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,曾作为德清最繁华的城区中心,至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,成功入选全省首批“千年古城”复兴试点。历史是文化的积累与传承,文化是决定地方活力、潜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。“乾元作为德清老城关,仁德的文脉内核代表着乾元的人文气质,也是保证乾元文化薪火相传、绵延相承的关键。”乾元镇原成校校长、文化顾问倪有章解释道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仁德,即崇尚人与人之间互助、友爱、和顺。怎么看乾元,才更能看出仁德的文脉内核呢?不妨从“三境界”角度去欣赏:先在地上看建筑,再到日常生活看民俗,最后登上高处感受乾元仁德文化,在今时今日焕发出的活力与生机。

古墙、古巷、古民宅,追踪仁德之迹

第一境界,在地上,看建筑。

图:德清“老城关”的木质模型 来源/德清发布

今年3月,家住乾元谈家弄的74岁老人谈楚堃,历时两年还原德清“老城关”——乾元。这个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德清老县城木质模型,总面积约6.25平方米,城墙、砖瓦、台阶等建筑细节栩栩如生。

老建筑,不仅寄托了人们的怀旧情怀,也承载着沉淀下来的文化。仁德文化,是乾元古建筑的灵魂,具体表现为建筑的“和融”之美。

图:乾元民居

先看整体。从建筑整体色彩来看,乾元当地建筑多为灰白墙,这与多雨水、雾气蒙蒙的景致相衬托。梁柱多用深棕色、褐色油漆,与当地常绿的植被环境相协调,体现宁静祥和的氛围。从城镇空间布局来看,乾元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,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、街坊邻里为干线、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,同时也形成了一个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。

图:乾元里弄

再看局部。比如里弄,“乾元素有‘七十二条半弄堂’俗语,古镇核心区仅2平方公里,就有5个社区、38个小区、155条里弄。”乾元镇文化站站长潘伟勇介绍道。这些里弄如同乾元的“毛细血管”,在房屋、河道间铺陈开来,将两旁稠密的民居宅第勾勒成多角、多弯、深长的建筑风格,展现着世代生活形成的深厚、密切的人际关系。再说乾元的住宅民居,围合式的院落构造不仅是物理的保护,还是建立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式;以双坡顶覆盖房间,屋檐出挑形成外立面社交共享空间,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社交往来。

图:左顾亭文化公园 孙越/摄

不仅如此,乾元现有的德清孔庙、左顾亭文化公园、半月泉、余不溪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点依然保存完好。自千年古城复兴项目启动以来,乾元镇组织专业古建筑修缮保护施工单位,按照“修旧如旧、整体保护、合理利用、延续文脉”的原则,通过“微改造、精提升”工程对辖区内6处历史建筑进行修缮和管理,陆续开设非遗馆、文史馆等10余个文化微博物馆的群落,倡导资源的活化利用,让古街内大批传统文化遗存重新焕发出新活力。

典故、风俗与饮食,寻觅仁德之源

第二境界,在生活中,看民俗。

图:乾龙灯会 沈晓英/摄

今年2月,乾元镇第23届浙北乾龙灯会正式开幕。乾元作为德清古县城,自2000年起,为弘扬传统文化,在每年的元宵节期间举办“浙北乾龙灯会”,是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、浙江省“美丽非遗,浙江年俗”、德清县“民俗三宝”之一。

民俗是文化发展和生产的基础,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乾元的仁德文化,以建筑为形,搭建筋骨;再以历史典故、风俗习惯、地方饮食等人文内容,丰其血肉。

乾元的仁德文化,最早记载在名人历史典故中。据同治《湖州府志》文载,晋车骑将军孔愉,“幼以孝闻,长以信著,晚以节称”,以道德著称于世。后人把孔愉的“德”和馀不溪(今东苕溪)的“清”联系在一起,赞人有德行,如水至清。千百年来,这里的人们始终秉承为人和善的美德。2018年,乾元镇成立“言和堂”调解工作室,秉持“纠纷不稀奇、矛盾不可怕,贵在让一步、言和在堂下”的原则,致力于调解各类家庭纠纷、劳资纠纷等。乾元镇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陈煜作为“言和堂”的活招牌,2022年获评“湖州好人”“德清好人”,累计成功调解各类纠纷580余起。

乾元的仁德文化,在风俗习惯中体现得淋漓尽致。在这里,以 “扫蚕花地” “龙舞”等为代表的一批非遗民俗依然在这里传承发扬。据德清县志记载,德清民间舞龙习俗,南宋起就十分盛行。自2000年起,镇上12支舞龙队每年都会在乾龙灯会的开幕式上展示交流,成为增强居民内聚力,编织地域联结,整合、梳理、沟通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抓手。目前,乾元镇包括龙舞在内的在世代表性传承人159人,各级非遗传承教学基地或体验点200多个。

乾元的仁德文化,还跳跃在乾元人的舌尖上。在面饼中加入豆腐干、葱、鸡蛋,油炸后口感酥脆的大火烧,是老乾元人最喜爱的小吃。2018年,德清大火烧制作技艺作为传统技艺成为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。70岁的陈国强是老城关有名的德清大火烧手艺人,以师徒传帮带方式,传授大火烧、梅花糕等小吃点心的制作方法,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代代相传。一例例历史典故,一场场民俗聚会,一道道传统美食,展现了乾元平和、礼让的人文风貌,仁德文脉薪火相传。

传承、激活、发扬,打造仁德之邦

第三境界,要推开历史那道厚重的“墙”,站在历史与今天的交汇点,看文化与时代同脉搏、共呼吸。

乾元之所以能够成为全省首批“千年古城”复兴试点,原因之一是乾元这座城的格局和肌理基本未变,以强韧的发展力和内生活力,通过历史文物、文化艺术、风土民俗、文化遗迹等,向我们展示了千年来人们的文化、艺术与生活美学。

“在规划古城复兴的文化挖掘工作中,我们强调要做到‘三个尊重’——尊重历史,尊重人,尊重历史与现代的文化表述变化。”倪有章解释道,一个经济发达、社会繁荣的城市必然有着有力的文化支撑。在千年古城复兴试点工作中,乾元镇不断传承、激活、发扬当地的文脉内核,打造仁德之邦。

图:修缮后的修吉堂

一是传承古建筑,在历史遗迹和传承发展中,彰显“虽有城墙但不封闭”的开放心态。乾元率先将历史资源的保建作为规划发展的前置载体,摸排镇域古树、古建、古迹等文化遗存,在记县级以上文保点位41处、历史文化名人20名、县级以上“非遗”16项。2015年,乾元镇启动“修吉堂国学图书馆”修缮工程,将初建于清代初期的徐氏五世翰林之故居重新修复,重新设置藏书室、阅览室和清溪讲堂,并展出五世翰林历史文化内容,历经沧桑、屡毁屡建的古建筑重获新生,成为如今乾元镇弘扬国学经典的重要文化场所。

图:城关记忆馆里的八十年代老城关家庭生活场景

二是激活日常生活,在厚重与轻盈、古朴与时尚的辩证关系里,谋划切合乾元特质的灵动表达。正如乾元的“七十二条半弄堂”一般,文化的表达不是单向度的“你听我讲”,而是在不断贴近大众需求的过程中,让“喜闻乐见”不止停留在口号里。乾元镇以“运营前置”理念,依托余不弄文化核心区及孔庙资源,与县文旅集团达成深度战略合作,利用“代建+代管”模式一体化开发古城项目,当前已成功招引荣宝生活、北服等一批产业品牌入驻余不弄文化核心区,全新打造城关记忆馆、钱币藏珍馆等具有沉浸感和互动体验的网红打卡点,陆续导入民宿、餐饮、书店等具备引流能力的文旅消费新业态。

图:“乾城似锦”市集 蔡俊/摄

三是发扬优秀传统文化,在官方话语和群众话语的互动间,尊重并表现人们的生机与活力。乾元立足文化资源保护和特色街区营造,推动“乾城似锦”非遗市集、非遗研学等10余类文化品类活动常态化开展。2019年,乾元镇与上青旅集团达成战略合作,共同成立上海“U活”青少年活动之家,积极开发“古城探幽”“孔子课堂”“国学夏令营”等中小学研学课程,已接待沪杭高校师生研学游等团队300余批次近万人,上海市U活青少年活动德清(乾元)基地被授予为“2019-2020年度中国研学旅行教育实践基地”。

文脉悠远,与古为新。“乾元历史底蕴深厚,实施千年古城复兴第一要务是实现文脉的复兴。”德清县委常委、乾元镇党委书记熊卓越表示,古城既注重“形”的保护,更突出“神”的传承,将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,擦亮人们幸福生活的底色。乾元,这座生活着的古城,正在焕发着勃勃生气。(孙越 郑良)

图片:乾元镇政府

编辑:郑良

作者:孙越 郑良

关键词:

下一篇:
上一篇:

相关新闻